外媒封面掃描:全球最創新的電商Stitch Fix|人們不買車了,大車廠轉型求生

2019-03-04

最新一期《快速企業》雜誌選出了今年度全球50大創新企業,封面人物是改變時尚零售業商業模式、用演算法幫消費者挑選衣服的電商平台Stitch Fix。《彭博商業週刊》這一週將關注焦點轉向汽車業,探討共享經濟和叫車服務對於汽車購買市場與產業結構的影響。《經濟學人》則是趕在印巴衝突危機暫緩之際即時推出報導,分析印度總理莫迪的選情如何牽動印巴兩國之間的外交局勢。

◎《快速企業》:時尚電商Stitch Fix用演算法幫你穿搭

對於沒時間逛街、更沒時間逛網站,但又不想成為穿著邋遢的宅男宅女,美國時尚電商平台Stitch Fix會是你的最佳選擇。最新一期《快速企業》選出2019年全球50大創新公司,排名第5的Stitch Fix的執行長卡翠娜﹒雷克(Katrina Lake)當上了這期封面人物。

Stitch Fix成立於2011年,2017年公開上市,年僅34歲、畢業於哈佛商學院的雷克成為當年度最年輕的首次上市公司女性創業家。根據公司財報,2018會計年度Stitch Fix的營收為12億美元,盈餘為4,500萬美元,累積的使用者人數達290萬。

這家被媒體譽為時尚界「網飛」(Netflix)的服飾電商,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1.透過演算法抓住使用者品味、強化倉儲效率

簡單來說,Stitch Fix就像是你的個人造型師。

對使用者而言,購買方式非常簡單,成為會員後每個月會收到包裹(你也可自行決定收到包裹的頻率),包裹內有5件Stitch Fix幫你挑選好的衣服。如果試穿後覺得滿意就可購買留下,不滿意的可免費退回。如果一件都沒買,每個包裹需支付20美元的造型費。

Stitch Fix是如何挑選出符合你個人需求和喜好的服飾?

’’ 關鍵是強大的演算系統,背後的靈魂人物是曾經在網飛擔任資料科學與工程團隊擔任主管的柯爾森(Eric Colson),目前他帶領了約80人左右的資料科學團隊。’’
使用者在網站註冊之後,會被要求填寫一份詳細的問卷,包括基本資料、喜歡的服飾顏色與款式、經常出席的場合等,當然你得需要點耐心才能填寫完。有了這份問卷,再加上隨著日後你個人的購買與退貨紀錄、回饋意見等資料的累積,Stitch Fix得以不斷強化演算法的精準度。

2017年為了進一步擴大蒐集規模,Stitch Fix推出名為Style Shuffle的每日小測驗,每天會選出幾件服裝或配件的照片,你只要簡單回應喜歡或不喜歡(類似臉書按讚),不僅可更廣泛地蒐集使用者喜好,同時還能吸引使用者每天重複回訪網站和app。

當然,除了個人資料的蒐集,要找到適合的服飾搭配,資料庫的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環。倉儲內所有服飾配件的資料登錄非常詳細,多達30~80個項目,包括顏色、剪裁方式、外型、材質、領口與袖口樣式、鈕扣數量等。

另一方面,Stitch Fix也透過演算法提升倉儲效率:依據顧客的購買紀錄彈性調整庫存(例如特定尺寸或款式需要預先補貨等等),以及為倉儲員工計算出取貨的最佳路徑,減少時間浪費。

2.專業造型師的客製化建議,為演算法加值

除了演算法之外,Stitch Fix成功的另一個關鍵是多達3,900名兼職工作的造型師。

"造型師會先瀏覽演算系統提出的衣服建議,然後根據顧客的回饋意見內容或特別提出的需求,造型師會憑藉自身的專業,針對演算法的建議進行調整,最後決定要寄給顧客的衣服品項。"

目前Stitch Fix和超過1,000家服飾公司合作,其中也包括單品價格介於100~600美元(約3,000~18,000台幣)的設計師品牌,因此造型師可選擇的服飾來源相當多。如果無法從既有的服飾來源中找到符合顧客需求的服飾,Stitch Fix會自行設計與生產。

雖然Stitch Fix的創新營運模式,改變了時尚零售業的規則。不過近幾個月,Stitch Fix的股價出現大幅波動。2019會計年度第一季的營收為3.66億美元,低於華爾街預期。如何穩住投資市場的信心,將是Stitch Fix今年的重要挑戰。

◎《彭博商業週刊》:別再浪費錢買車了

買車這件事,似乎愈來愈不是重要的人生選項,「無車一身輕」或許才是你該追求的生活。隨著擁有汽車的成本節節高升,以及共享經濟和叫車服務等另類交通工具選擇多元,買車需求將明顯下滑,汽車業者的商業模式也將從製造商轉變為行動服務商。

以美國為例,2017年,16歲擁有駕照的人數比例僅有26%,是36年前的一半。10年前,汽車業者預估,全球汽車銷售量會在這一兩年達到一億台。但事實上,2018年僅銷售9,420台,比2017年少了100萬台。

即便是中國的汽車製造商也受到影響。根據研究機構IHS Markit估計,今年1月中國汽車銷售量下滑18%,已是連續第7個月下滑,愈來愈多人轉向叫車服務。去年,總計有5.5億的中國民眾使用滴滴叫車服務達100億次,是優步(Uber)全球服務量的兩倍。

另一方面,高漲的汽車定價,更是讓消費者打退堂鼓。車廠為了提升獲利,頻頻下猛藥,內建各種高科技配備和豪華裝潢,去年底美國汽車的平均價格便上漲到37,777美元(約台幣113.3萬)。

這樣「奢華」的價格讓許多人寧可繼續開著家中的老爺車而不換車。根據IHS統計,2018年美國汽車平均車齡達到11.7年。

可以確定的是,這個曾經是二十世紀殺手級應用的交通工具,未來的購買需求只會持續走下坡。

車廠的商業模式也將隨之改變,來自服務的營收佔比將逐漸超越實際車輛的銷售。根據麥肯錫推估,「突破性創新」的行動服務營收佔整體交通市場的比例,將從現今的1%成長到2030年的25%。

以通用汽車為例,除了成立子公司Maven,提供汽車共享服務之外,另外以5億美元投資Lyft的叫車服務。今年下半年,通用汽車也將推出無人計程車的服務,擴大行動服務的範圍。

歐洲車廠也不落人後,今年2月底戴姆勒和寶馬汽車宣布,將共同投入10億歐元,擴大雙方合資的汽車共享及叫車業務ShareNow。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製造業出身的汽車業者能否順利轉換思維,在行動服務領域攻城掠地,不被新創科技公司取代,將是未來必須克服的難題。

◎《經濟學人》:印巴兩國是否會玩火自焚?

瀕臨開戰邊緣的南亞危機,在巴基斯坦決定釋放被俘的印度飛行員之後,暫告落幕。但誰也不敢保證,南亞火藥庫何時再度爆發。

長期而言,要維持兩國關係穩定,巴基斯坦必須斷開與恐怖組織之間的關係。但是短期而言,莫迪的態度更是重要關鍵,隨著印度總統大選日期的逼近,莫迪是否會藉由操弄兩國之間的衝突拉抬自己的選情,值得關注。

過去5年執政期間,莫迪並非毫無建樹,印度的經濟成長率每年仍維持7%。他也確實推動了前任總理承諾過、卻未曾實現的改革,例如全國性的商品服務稅。

但是,印度經濟依舊問題叢生,也因此引發許多民眾的不滿:商品服務稅由於規定太過複雜而窒礙難行;銀行多半是國營,只願貸款給權貴人士;儘管經濟成長,失業率卻不升反降。

另一方面,即使他並未公開挑起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間的對立,但是許多政策明顯偏向佔多數的印度教人口,甚至強力鎮壓穆斯林反中央政府的抗議活動而造成死傷,造成社會的不安。

上述種種因素,對於莫迪的連任造成不小的阻礙,也讓反對黨有機可趁。因此,隨著選舉日期逼近,莫迪是否會再次藉由與巴基斯坦之間的衝突為自己催票,有待觀察。

◎《哈佛商業評論》:回饋意見真的有助於改善績效嗎?

「回饋意見」(feedback)幾乎成為職場上所有人的口頭禪,但是你是否常因為主管的回饋意見而感到無所適從或是無法認同?有多少主管真正懂得什麼是好的「回饋意見」?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研究,主管在提出回饋意見給員工時應避免以下三大迷思,否則只會適得其反,無助於提升員工績效。

迷思一:旁觀者清,別人總能看清我們的缺點

提出回饋意見的人,很多時候反而造成更多扭曲,而非接近真實。因為他們也是根據自身有限的經驗和認知提出看法,提出他們自己認為對的想法。特別是在評估抽象的特質時(例如:策略思考、具政治敏感度等),扭曲的情況更為嚴重。

或許有人說,多幾個人給意見就可避免過於偏頗。但實際的研究顯示,這麼做只會造成更多的混亂,無助於了解事實。

既然我們都無法排除主觀的認知,在提供回饋意見給員工時,就得稍微調整我們說話的方式。與其對員工說「你應該……」,不如改成「這是我的經驗」或是「這是我的看法」等,進而引導員工說出自己的想法,促成雙向的溝通,效果會更好。

迷思二:因為缺乏某種能力,所以需要提出指導

很常見的情況是,在提供回饋意見時,主管對著員工的缺點或不足「指指點點」。但研究顯示,過於強調一個人的缺點,強行要求補強不足,並不會達到學習的目的,反而會妨礙學習。

比較好的做法是,從員工既有的優勢或強項出發,延伸學習適合這名員工的其他工作技能。

迷思三:成功有規則可循,照著主管說的去做就對了

所謂的成功或達到績效,當然會有所謂的共通性原則,但員工也應該保有一定的發揮空間。不應該以為遵循既定的模式和指標給予回饋,員工就能達到要求的績效表現。

如果你看不到這名員工的特點,一味地要求他照著所謂的「標準」去做,恐怕只會適得其反。

Source